影响我下半场的关键转折
写给还存不下钱的读者。存不下钱还有望财务自由吗?有的!5 年前那会儿我也是存不下钱的,但是现在却在财务自由这条路上跑得非常欢脱,找到契机人是很容易变的。
……
话说前几天我在路边等一位朋友,闲着无聊到处张望看着看着就看回自己身上了,我大概点了一下一身日常装备如下,就我看到的从下往上说:
鞋子,3 年前买的,左脚破一洞,也太帮我补上了。
裤子,4 年前买的,左边口袋一个方方的手机型褪色痕。
上衣,忘了啥时候买的了,至少 3 年吧。
手表,高中买的卡西欧,10 年间没出过毛病(刚刚退役,作为备用表了)。
眼镜,3 年前买的,镜框+国产镜片总共花了 70 人民币。
书包,这个新一点,从也太手里淘来的。
手机,3 年前买的 iPhone 6s,感觉还能再战两年。
看完之后完全没觉得自己可怜、穷酸,反倒暗暗窃喜,我这样要是实现不了财务自由简直天理不容。
但是这不是本文的重点,重点是我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。本科时期我一年至少换一部手机,预算超支是常事,不过家里给的还算够所以也应付的下来。刚刚来德国那年花一万多人民币收了一辆山地车,结果第二次出去玩就把右手骨头摔伤了,再没骑过,手养了一年多才彻底好。
那天我就在想,促成我这种改变的契机到底是什么?是自律吗,不可能,假如我自律为啥以前省不下钱。是因为预算和记账吗?有部分原因,但是也不完全,2012 年那会我就开始记账、理财,但是直到 2016 年才开始掌握门道。
说实话这个关键的转折点我直到这几天才真正找到,我把三件事情关联在一起得出的结论。
我的抽屉里有个“收藏品”,是我 2015 年末在德国买的 Porsche 眼镜框,200 欧元买回来居然一次也没带过。现在作为当年乱花钱的警告,放在抽屉里提醒自己。
上周讲我的投资启蒙之路,2016 年那会我因为学业不顺,开始重金入市并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投资回报。
好巧不巧,我也是从 16 年开始突然就能够有效贯彻预算计划了,几乎没再超支过。以前我还一直以为是换了记账软件的缘故。
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了自己转变的真相,15、16 年的关键转折就是开始认真投资,尝到了本金增值的甜头,16、17 年投资回报接近年化 50%。从那以后省钱、执行预算再没觉得困难过。
没有真正理解或者尝试过本金增值所带来的回报,很难真切体会到省钱带来的价值,往往就陷入了「我省钱了,然后呢?」的困境。
我总结出了一个幸福感守恒定理,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过程,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理?
幸福感守恒
生活中,我们对于幸福感的需求其实是相对恒定的,过多过少都不能长久。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省钱,那么就相当于打破了这个平衡,少消费获得的幸福感就会减少,这个过程自然难以坚持。
如果减少消费所缺失的幸福感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补回来,幸福感守恒,省钱就会变得容易很多。一般有三个逻辑:
第一个是同样的消费金额,会花钱的人获得的幸福感更高,之前我提的预算+愿望清单策略就是这个思路。
第二类是能够从自己储蓄增长的过程中获得快乐,但是这个比较看天赋😅,有很多读者给我留言说自己存钱是会上瘾,但是也有很多人体会不到。
第三个就是我今天想说的,本金赚钱的快乐会弥补减少消费带来的不爽。赚钱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会弥补省钱带来的幸福感缺口,所以省钱就会变得非常容易。
体会了本金赚钱,实际上就是给省钱赋予了现实意义。以前是省钱了,消费少了,没然后了,没有闭环。但是现在是,省钱了,本金多了赚得更多,会有一个强大的正反馈。
这个过程其实还能再进一步,因为我们需要的幸福感守恒,当投资赚钱越来越顺利,这种幸福感会直接挤压消费欲望,以至于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少。这个逻辑或许可以解释,为什么很多成名投资者有钱却异常节俭。
《游戏改变世界》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
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、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,我们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创造力、满怀热情、真心实意地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。
财务自由对我来说可不就是个游戏,还是会疯狂沉迷的那种,从我能在这乐此不疲地叨叨财务自由至今两年多,竟然是因为我无意中给自己搭建了一个会改变人生的游戏。而投资赚钱就是这个游戏的关键反馈。
不如先去研究投资赚钱吧
有些人天生就善于省钱,工作没几年就能存下一笔小钱。但是这属于天赋技能,如果尝试省钱未果,就别在这条路上死磕了。
对于没有这种天赋的人(比如我),就得另找出路,先学会用本金赚钱,或者理解本金赚钱的逻辑和可行性,坚信本金能赚到钱。经过这种转变,省钱才会变得理所当然。
钱是省出来的,也是赚出来的,但是用本金赚来和用体力赚有本质区别,体力赚钱是很难形成反馈闭环的,但是本金赚钱可以。苦恼自己省不下钱的朋友不妨转换一下思维,从另一个方向找找出路,先试试学习投资赚钱吧。